趣闻轶事 | 你知道秋分与中秋节有怎样的联系吗?
时间:2024-09-20 09:17:38 点击:106 作者:郑苗苗
9月22日,秋分,是一年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四个节气。
在元代文人吴澄编著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对“分”有这样的解释:“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正阴阳适中,故昼夜无长短。”分即半的意思,“立秋”是秋季的开始,“霜降”是秋季的终止,“秋分”正好是从立秋到霜降90天的一半,含有平分秋色的意思。“秋分”也含有昼夜均衡、寒暑平分的意思。同“春分”一样,这两个节气都是太阳直射赤道,二者都平分了季节,平分了阴阳,平分了昼夜,平分了寒暑。
在古人心目,四季轮转是阴阳二气相互转换的结果。从平分阴阳这一角度来说,秋分之日是“阴阳相半”的日子,从此日起,阳气渐收,阴气渐长;从平分秋季角度来说,秋分才是真正的“中秋”——事实上最早的中秋节确实是在秋分,《礼记·祭义》记载:“祭日于坛,祭月于坎”。日月之祭的时间,自周代起就定在了春分和秋分。东汉经学家、儒家学者郑玄在给《周礼》做注时写道“天子当春分朝日,秋分夕月”,也就是天子要在秋分这一天举行祭祀月亮的夕月仪式。所以秋分,在古代又被称作“祭月节”。
中秋节,其实就是由秋分的“祭月节”发展形成的。
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
但秋分在农历的日子并不固定,且不一定都有圆月,而祭月无月会大煞风景,所以就计划以月亮为参照物,到月亮最圆的这一天来过节。秋天月亮最圆的那一天就是农历八月十五,所以就将“祭月节”由秋分调至中秋。
中秋节普及于汉代,汉代是我国南北各地经济文化交流融合的时期,各地文化上的交流使节俗融合传播。中秋节在我国北方地区流行是在唐代之后。北宋时期,中秋节已经成为普遍的民俗节日,并正式定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
节气和农耕的联系最为密切。“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秋分见证了丰收的喜悦。“诗豪”刘禹锡也曾写出“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的诗句。2018年,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在每年秋分日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有言:“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是昼夜均衡的时间节点,饱含着人们对国泰民安、悦享丰收的期待。
写给孩子的二十四节气
《写给孩子的二十四节气》这本书用适合孩子阅读的精美绘本形式,将地理、美术、文学三者完美结合,向人们揭示了二十四节气的含义、经典谚语、七十二候、气候变化、物候变化、农事民俗、传统节日、民谣传说等,唤起孩子心中返璞归真的感受,让孩子真正领略中国传统节气文化与风物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