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向传统教育挑战:林汉达教育文选》背后的多面人生
时间:2025-03-10 09:35:56 点击:71 作者:郑苗苗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人物以其卓越的才华和非凡的贡献,在不同领域留下深刻的印记。林汉达,便是这样一位值得我们深入了解和铭记的大家。他集教育家、文字学家、历史学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多重身份于一身,用一生的时间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不凡的成长轨迹
1900年2月17日,林汉达出生于宁波慈溪。8岁入读私塾。1917年,在宁波崇信中学读书,毕业后便投身教育事业,先后在崇仁小学、崇信中学高小班执教。这段早期的教育实践经历,为他日后成为杰出的教育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21年,他凭借自身努力考入杭州之江大学(今浙江大学),1924年毕业后担任宁波四明中学教师,期间因掩护和营救进步学生而被解雇。但这并没有打击到他对正义和教育的坚持,反而更坚定了其改变教育现状的决心。
多领域的深耕之旅
1928年,林汉达任职于上海世界书局,从编辑做起,凭借出色的能力,先后出任英文编辑部主任、出版部主任。在世界书局的这段经历,让他接触到更广泛的知识领域和出版行业,为他的翻译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1937年,为进一步深造,他远渡重洋赴美留学,先后获得科罗拉多州立大学教育学硕士、博士学位。回国后,他在华东大学担任要职,从英语系教授到教育系主任,再到教务长、教育学院院长,一步步深耕在教育领域。
投身社会活动
1945年底,他与马叙伦等人共同发起成立中国民主促进会,并当选为常务理事。1949年,林汉达以民进代表身份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工作,此后担任北京燕京大学教授、教务长,教育部社会教育司司长,全国扫盲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副部长,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等职,在不同的岗位上为国家的教育事业和社会发展出谋划策、贡献力量。
促进教育革新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育家,林汉达的教育理念先进且富有前瞻性。1941年,他的教育理论代表作《向传统教育挑战》正式出版,一方面有批判地引进西方的教育学说,一方面向中国的传统教育提出鲜明的挑战。在这本书中,林汉达用“幽默的态度,生动的笔调,深刻的见解与透彻的讨论”,既批评了传统教育的弊端,又系统介绍了学习心理学的理论,是一部有破有立、简明扼要的教育心理学普及读本。出版以后受到学界与社会的广泛好评,一再重印再版。
除了教育理论著作,林汉达在教育普及方面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深知文化知识对于普通民众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建国初期,大量民众需要扫盲。他积极参与全国扫盲工作,编写了一系列通俗易懂的教材,如《国语拼音课本》《新文字手册》等。
用故事点亮历史之光
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林汉达先后编写出版了《东周列国故事新编》、《春秋故事》、《战国故事》、《春秋五霸》、《西汉故事》、《东汉故事》、《前后汉故事新编》等大量通俗历史故事读物。加上他生前未及完稿、由曹余章续完的《上下五千年》,可谓著作等身。
在1962年中华书局出版的《东周列国故事新编》的序言中,林汉达说:“我喜欢学习现代口语,同时又喜欢中国历史,就不自量力,打算把古史中很有价值的又有趣味的故事写成通俗读物……我当初写中国历史故事的动机只是想借着这些历史故事来尝试通俗语文的写作,换句话说,是从研究语文出发的。”
身居高位、学至大家的林汉达致力于把用艰深的文言文记录的中国历史,用通俗易懂的白话文表达出来,他投入大量精力来做这样的“小事”,不仅造福了一代又一代孩子,也为历史知识的启蒙做了奠基性的工作。
作为全民阅读形象代言人,民进中央常务副主席朱永新在《向传统教育挑战: 林汉达教育文选》序言中写到:“首选林汉达的原因之一,是因为我在大学期间曾经读过他的《向传统教育挑战》一书,儿子出生以后,又经常给孩子读他的《上下五千年》和《中国历史故事集》。在中国,或许人们不一定知道林汉达这个名字,但一般不会不知道《上下五千年》和《中国历史故事集》,因为,这是影响了中国数以亿计的几代人的儿童读物,发行量早已经突破了1000万册。”
购买请扫二维码
著作与精神的延续
1972年7月26日,林汉达因心脏病复发,病逝于北京,终年72岁。他的离去是中国学术界和教育界的巨大损失,但他留下的丰富著作和卓越贡献,却永远地影响着后人。
朱永新对林汉达的赞誉不仅仅停留在他的学术成就和著作上,更体现在林汉达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对社会进步的积极推动以及对民主自由的不懈努力。林汉达一生都在为教育公平、文化普及和社会正义而奋斗,他的精神成为了民进的宝贵财富,也激励着朱永新等后来者在各自的领域不断前行。
基于此,朱永新精选林汉达教育论著,汇编完成《向传统教育挑战: 林汉达教育文选》一书,由开明出版社出版。本书共分为两辑。
第一辑是《向传统教育挑战》。林汉达在吸收西方学习心理学等教育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教育实践,对传统教育中的迷信和过时的舶来教育理念发起挑战,如:“读书就是受教育吗?”“熟读唐诗三百首就能作诗吗?”“悬梁刺股对学习有用吗?”等等,阐述了科学的教育理念。
第二辑是《文字改革是怎么回事》。介绍了汉字的造字法、汉字的优缺点,让读者知道汉字在人们的使用过程中一直在发展变化,探讨了汉字简化的必要性和汉字拼音化的可能性,对我们理解现代汉语有很大的帮助。
林汉达的教育叙述,如同其文学作品一样,文字深入浅出,语言风趣幽默。个中观点见解深刻,讨论透彻,对当前的教育改革仍然具有发人深省的价值。
林汉达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他在多个领域的成就斐然,无论是作为教育家、历史学家、翻译家还是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他都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的故事和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和传承,他的著作也将继续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光芒,启迪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购买请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