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活教育:方明教育文选》出发,探寻适配学生的活教育之道
时间:2025-03-25 10:35:51 点击:95 作者:郑苗苗
在教育的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些名字如璀璨星辰,照亮一代又一代教育者前行的道路。方明先生,无疑是其中最为耀眼的存在之一。他的一生,是为教育事业不懈奋斗的一生,是用热血与智慧谱写教育华章的一生。方明先生在教育领域留下的深刻印记,不仅影响了无数学生,更成为后来者汲取智慧的源泉。
而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便是深受其影响的一位。储朝晖怀着对前辈的敬重与传承教育思想的使命感,精心编选了《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活教育:方明教育文选》,这本书也成为了连接方明先生教育理念与当下教育实践的桥梁,是“开明教育书系”第二辑中的重要著作。
现在,就让我们一同翻开这本书,去感受其中蕴含的教育智慧,了解方明先生那令人敬仰的教育人生轨迹。
投身教育,追寻理想之光
作为著名社会活动家、优秀的教育工作者,中国教育工会奠基人之一,方明以实际行动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多项重大变革与进步。其教育人生,始于年少时对教育理想的执着追求。
1917年,方明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市玉祁镇杨树园,原名方友竹、方培玉。1934年,年仅17岁的他来到上海,成为陶行知创办的“中国普及教育助成会”工读生,从此踏上教育征程。在这段经历中,他主办流浪儿童工学团,为流浪儿童带去知识与希望。
1936年春,方明在上海市参加国难教育社,进一步拓展了自己的教育视野与社会担当。1937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自此在党的引领下,更为坚定地在教育领域深耕。同年秋至1940年夏,他担任上海市江海小学训育主任,其间主编儿童刊物《好孩子》,为儿童教育注入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同时,他积极组织筹建上海小学教师同仁进修会,并担任理事、学术部副部长,为教师群体的专业成长搭建平台,此后长期在教职岗位上发光发热。
方明先生在教育工作中不断进取,在多个重要岗位上展现出非凡的领导才能与奉献精神。1950年2月,上海市总工会成立,他被选为上海市总常委;5月,上海市教育工会成立,方明出任主席、分党组书记,全身心投入到教育工会的建设与发展中。1950年8月,在中国教育工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他当选为副主席,并在1950年8月至1966年期间,担任世界工会联合会下属教育工会国际(FISE)副主席,在国际教育工会舞台上积极发声,传播中国教育理念与实践经验。
在其漫长的教育生涯中,方明先生积极推动多项教育改革与倡议。他积极倡导在各级各类学校建立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为教师参与学校管理、保障自身权益提供了重要途径。1981年3月起,他积极呼吁恢复教师节,联合多位政协委员提交相关提案,历经数年努力,最终促成1985年9月10日新中国第一个教师节的确立,在全社会营造了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此外,他还积极倡议并深度参与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制定,为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提升教师地位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同时,他致力于中国教育改革,尤其是农村教育改革,深入农村调研,推动农村教育发展,关注农村教师与学生的需求,为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不懈努力。
1985年9月5日,中国陶行知研究会成立,方明担任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后于1996年3月25日担任会长。在任期间,他大力弘扬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组织编辑出版《陶行知全集》,推动全国各地建立陶研组织、开展陶研活动,让陶行知教育理念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方明先生不仅在教育工会与教育改革领域贡献卓越,在社会任职方面也积极发挥作用。1949年,他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在民进担任多个重要职务,包括第三届中央参议委员会副主席,第四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五、六、七、八届中央常务委员会委员,第十、十一届中央委员会顾问等,为推动民进在教育领域的工作积极建言献策。他还担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等,充分利用这些平台,为教育事业发声,为国家教育政策的制定提供宝贵建议。
然而,天不遂人愿,2008年3月2日,方明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跨越岁月的忘年情谊
储朝晖与方明的缘分始于对陶行知研究的共同热爱。1981年,储朝晖迷上陶行知研究,在查阅史料时就注意到一张关于陶行知创办的流浪儿童工学团的照片,照片中有一个青年在放留声机给围坐在周围的流浪儿童听,当时的他还不知道照片中的青年就是方明。1984年,两人共同参加安徽省陶行知纪念馆开馆典礼,却因现场人多未直接交流。
随着储朝晖在陶行知研究领域的深入,尤其是1986年他列出湘教版《陶行知全集》勘误意见并参与川教版《陶行知全集》编辑工作后,与方明先生的交往日益频繁。1998年,方明主动为储朝晖写下陶行知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对联,这不仅是对储朝晖的鼓励,更是对陶行知教育精神的传承。2000年,方明特地邀请储朝晖参加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与基金会召开的的会长座谈会,这次会议意在回到陶行知家乡焕发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的生机,二人作为曾提议创立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的元老,在这次会议中共同为教育事业出谋划策。2004年,方明为储朝晖所著《中国教育再造》作序,称他们早有“忘年的情结”。
长达25年的直接交往,让他们之间的情谊如同陈酿的美酒,愈发醇厚、弥足珍贵。
思想传承,编选教育文选
方明先生离世后,储朝晖怀着对先生的敬仰与怀念,选编出版了《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活教育:方明教育文选》。这本书分为六大部分,全面展现了方明先生对教育的深刻思考与实践经验。
第一部分为“学习陶行知”,介绍了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实践经验和中陶会工作情况,让读者能系统地了解陶行知教育理念的精髓以及方明在传承与发展这些理念时所做的努力。
第二部分为“推行农科教结合”,聚焦教育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的问题,这对于解决“三农”问题、推动农村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三部分为“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探讨了普通基础教育、农村教育、民工子女教育、素质教育等多方面问题,为实现教育公平与全面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思路。
第四部分为“倡行尊师重教”,回顾了陶行知师范教育思想、教师法的制订等,强调了教师在教育中的关键地位和作用。
第五部分为“鼓励教育探新”,肯定了方明在继承陶行知教育思想下进行的教育新探索。
第六部分为“弘扬创造教育”,聚焦如何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其创造精神的问题,为培养新时代创新人才指明方向。
方明先生的一生,是为教育事业鞠躬尽瘁的一生。他的思想与精神,通过这本教育文选得以传承与发扬。储朝晖与方明先生的交往,不仅是一段深厚的情谊,更是教育思想传承的生动体现。相信这本《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活教育:方明教育文选》,会成为教育工作者和教育研究者的宝贵财富,激励更多人投身教育事业,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努力奋斗。让我们在方明先生的教育思想指引下,不断探索教育的新路径,创造教育的新辉煌。
本书编者简介
储朝晖,男,1964年出生,安徽岳西人,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专业教育硕士,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史专业博士。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曾任中国陶研会副秘书长、《陶行知全集》(川教版)编委,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地方教育史志研究会学校史志分会理事长,中国地方教育史志研究会副会长,《教育史研究》副主编。
购买请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