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个为什么》:几代人共读的科普经典
时间:2025-04-23 14:16:51 点击:24 作者:郑苗苗
小朋友们,你们是不是总有好多好多问题?为什么水能灭火?奶为什么会变酸?为什么我们要吃肉?这些问题是不是常常在你们脑袋里转呀转,就像一个个小问号在跳舞。有这样一套超厉害的书,能回答你们数不清的问题,它就是《十万个为什么》!
你们知道吗,这本神奇之书的诞生,源于苏联科普大师米?伊林的奇思妙想。在《十万个为什么》的开篇,米?伊林引用了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吉卜林的名句“五千个在哪里,七千个怎么样,十万个为什么”,仿佛为一扇神秘的大门念出了开启的咒语,从此,这本影响了无数代人的科普名著便问世了。它宛如一把神奇的钥匙,开启了一代又一代孩子探索科学世界的大门。
(米?伊林)
悄悄告诉你,爸爸妈妈们小时候,也是怀着满满的好奇,小心翼翼地翻开这本书,在字里行间寻找着那些令他们困惑不已的问题的答案。直到今天,它依然稳稳地站在许多小朋友科普启蒙书籍的“C”位,每个小朋友那充满童趣的书架上,都摆放着这本承载着无数“为什么”的宝藏之书。
在《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里,知识的宝藏可不止这些。通过阅读,小朋友们能学到有趣的物理知识,了解热是如何在物体间传递的。冬天,我们用热水袋取暖,就是利用了热传递的原理,热量从热水袋传递到我们的身体,让我们感到温暖。还能学到奇妙的化学知识,知道物质之间会发生各种各样有趣的变化。比如,把白醋和小苏打混合在一起,会产生大量的气泡,这是因为它们发生了化学反应,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同时,这本书还能带领小朋友们穿越时空,了解很久很久以前人们的生活。在古代,没有电灯,人们是怎么照明的?没有冰箱,他们又是如何保存食物的?这些有趣的历史知识,能让小朋友们更好地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
米?伊林就像一位无所不能的神奇魔法师,拥有化平凡为神奇的魔力。他带领着大家,从我们再熟悉不过的厨房开启一场惊心动魄的奇妙旅行。就拿每天都会用到的自来水龙头来说,这看似普普通通的装置,背后却隐藏着大学问。
以下例子出自书中:
小朋友们有没有想过,我们为什么要喝水?我们喝水,那是因为我们需要水。可是,为什么需要呢?因为没有水,人就无法生存。你呵一口气到冰冷的玻璃上,玻璃就会模糊,上面布满了小水滴。那么,这些水滴是从哪里来的呢?是从你身体里来的。另外,天热的时候,你的身体会出汗。汗液是从哪里来的呢?也是你的身体。既然你一直在消耗水和流失水,所以你就应该随时去补充它。一个人在24小时之内会流失掉整整12杯水。所以,他至少应该喝下或者吃下这么多的水。
可是,水难道是可以吃下去的吗?当然是可以吃下去的。在肉里、蔬菜里、面包里……在任何一种食物中,水分都要比固体物质多得多。肉里面的水分要比固体物质多一倍,而黄瓜里几乎全都是水分。
再来说说你身体里的水分吧,它和新鲜黄瓜里所含的水分几乎一样多。假如你的体重是40千克,那么其中的35千克都是水分,而固体物质只有5千克。成人的身体中所含的水分要少一些,大约是体重的四分之三。由此可见,水是构成我们人体的最主要物质。
再瞧瞧我们穿的衣服,是穿三件衬衣暖和,还是穿一件相当于衬衣三倍厚的衣服暖和呢?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哦。从科学的角度来看,三件衬衣之间存在着一些空气层,空气可是不良导热体,这些空气层就像一个个小小的“保暖卫士”,能阻挡身体的热量向外散发,起到很好的保暖作用。而一件三倍厚的衣服虽然厚实,但它里面的空气含量相对较少,保暖效果反而不如三件衬衣。这是不是很神奇?
这些我们在日常中使用的餐桌、锅架、碗柜,在米?伊林的笔下,摇身一变成为了神秘的科学宝藏。比如,有没有硬的液体?事实上,碗柜上的透明玻璃便是液体;还有,铁器是用什么做成的?铁为什么会生锈?这里面也蕴含着不一样的化学和物理知识呢。
这本书就像一个无所不知的大朋友,用生动有趣的语言,为小朋友们讲述一个又一个引人入胜的科学故事。它陪伴了一代又一代的人长大,现在,接力棒交到了你们的手中。每一个小朋友的书架上,都应该有这样一本神奇的《十万个为什么》。它会像一盏明灯,帮你打开科学的大门,带你走进一个充满惊喜和奥秘的超级有趣世界。
快来一起阅读《十万个为什么》,让我们一起去解开生活中那些看似平常却又暗藏玄机的小秘密,努力成为一个见多识广、知识渊博的知识小达人吧!说不定,在探索的过程中,你们还能发现更多有趣的问题,开启属于自己的科学探索之旅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