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成长启蒙书”藏着答案!带娃共读《和大人一起读4》,解锁童年关键课
时间:2025-09-15 14:06:26 点击:10 作者:郑苗苗
当孩子仰着小脸问“什么是真正的勇敢?”“为什么过年要贴春联?”“我们的祖国有多少种颜色?”时,你是否想找一本能温柔又有力地回应这些问题的书?
《和大人一起读4》来了!作为“快乐读书吧”系列的第四本,它像一位贴心的成长向导,用三大主题为孩子铺开认知世界的画卷,悄悄种下勇气、文化与热爱的种子。
关于“成长”:让少年志气在心中扎根
孩子总会问:“怎样才能成为厉害的人?”“遇到困难时,该怎么做?”
翻开“少年强则国强”章节,陶行知的《自立歌》告诉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才是成长的第一步;梁启超《少年中国说》里的“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会在孩子心里埋下“我要变得更棒”的种子。
“程门立雪”的故事藏着对知识的敬畏、对老师的尊重,“苹果落地”的好奇里藏着探索世界的勇气——这些文字会告诉孩子:真正的强大,是从小小的坚持和大大的梦想开始的。
小手擦玻璃的认真,书包沉甸甸的分量,都在告诉孩子:今日的努力,是明日守护家国的力量。
关于“传统”:读懂藏在节日里的文化密码
“端午节有什么习俗?”“重阳节为什么要登高?”
在“记忆里的传统节日”章节,这些问题都能找到充满诗意的答案。《十二月节日歌》像一串会讲故事的日历,把春节的红火、端午的艾草香、重阳的菊花酒一一铺展开来,而那些流传千年的诗句,更是为节日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端午的龙舟之所以能在江河上竞渡千年,不仅因为鼓声震天的热闹,更因为船头载着对屈原的缅怀。书中细细讲述屈原与粽子的传说,当孩子知道剥开粽叶时闻到的清香,藏着古人“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家国情怀,手中的粽子便有了不一样的重量。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重阳的登高望远,从来不止是欣赏秋景的惬意。书中说,古人认为九月九阳气最盛,登高可避灾祈福,而插茱萸、佩香囊的习俗里,藏着“每逢佳节倍思亲”的牵挂。当孩子读到重阳节的神话传说,会明白菊花酒的醇厚里,既有敬老的温暖,也有对团圆的期盼。
元宵节的汤圆滚出团圆的甜,端午节的龙舟载着千年的诗。翻开这一章,孩子会知道,屈原的故事藏在粽子的清香里,重阳节的菊花酒里飘着敬老的温暖;孩子会发现,每个节日不只是放假和美食,更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时光礼物”,让我们记得“从哪里来”。
关于“热爱”:看见祖国山河的万种风情
“草原上真的有跑不完的牛羊吗?”“大海的尽头是什么样子?”
“祖国江山多美”章节会带孩子“走遍”大江南北:在《我们去看海》中,金波老师用孩子的眼睛打量大海,让那片蔚蓝成为装满欢乐与遐想的宝藏。海浪拍岸是大自然的歌谣,沙滩上的贝壳藏着海的秘密,读到“看见海,就像走进了宝库”时,仿佛能触摸到浪花的清凉,听见海风里藏着的悄悄话——大海不只是地图上的蓝色区块,更是能让童心自由翱翔的乐园,藏着对世界最纯粹的向往。
而《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则像一幅流动的油画,“风吹绿草遍地花,彩蝶纷飞百鸟儿唱,一弯碧水映晚霞”,短短几句便勾勒出草原的生机。火华笔下的草原,是牛羊撒欢的天地,是野花铺就的锦缎,连风里都带着青草的甜香。孩子会想象自己躺在草地上,看白云像棉花糖般飘过,听百灵鸟唱着听不懂的歌,原来草原的绿不只是一种颜色,是深浅交错的生机,是“天苍苍,野茫茫”的辽阔。
还有大兴安岭的雪、呼伦湖的蓝、戈壁滩上的古长城……祖国的每一寸土地都在文字里绽放。
当孩子读着“祖国像妈妈一样温柔美丽”,会慢慢懂得:我们的祖国有千万种颜色,而热爱它,就是从认识它的每一寸美好开始的。这份爱,是长大后守护家园的初心。
为什么一定要和孩子读这本书?它不只是一本故事集,更是孩子成长路上的“启蒙指南”“成长礼物”——用少年志气回答“如何成长”,用传统节日解读“文化根脉”,用祖国山河唤醒“家国情怀”。
现在就和孩子一起翻开它吧,在共读的时光里,让这些美好的文字,成为孩子认识世界、拥抱成长的第一束光。最好的教育,就是和孩子一起,在美好的文字里,看见更广阔的世界。